拆解“黄金+”:黄金何以成为资管“硬搭档”?

  每经记者|宋钦章    每经编辑|廖丹    

  毋庸置疑,黄金是2024年以来表现最佳的资产之一。

  参考上海黄金交易所金价,假如在2024年年初买了1万元黄金,那么到了今天,它的价值将超过1.6万元。尽管5月以来,金价整体进入震荡期,但这依然阻挡不住各种配置黄金资产的理财产品相继推出。

  与此同时,近期“黄金+”策略正在国内资管领域升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招银理财、宁银理财等机构均推出了“黄金+”系列理财产品,通过在宣传材料中标明“黄金+”字样,以凸显其与其他理财产品的差异。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告诉记者,随着固收利率的下降,“黄金+”产品的吸引力随之提升。同时,相较于个人直接购金,“黄金+”产品通过专业机构的管理,更能帮助投资者稳住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

  何谓“黄金+”,顾名思义,即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黄金,加强组合抗风险能力并提高风险调整后收益。日前,王立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具体而言,业绩基准或资产配置策略中配置5%以上黄金的多资产组合可归类为“黄金+”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包括银行理财领域的“黄金+”理财、公募基金领域的“黄金+”FOF和养老FOF,以及保险资管领域的黄金驱动保险资管产品(私募)。

  业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黄金+”产品共有24只,其中2只产品的黄金配置比例超过10%。对比来看,去年“黄金+”产品有21只,而2021年只有1只。

  截至上半年末,国内FOF产品数量共515只,其中234只持有黄金,占比约45%。而如果时间倒回至2020年底,在当时已公开其投资组合持仓的134只FOF产品中,有27只配置了黄金ETF,占比约20%。

  在银行理财领域,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截至8月13日,共有44只理财产品名称中包含“黄金”字样。其中,仅今年7月就有4只产品成立,发行机构分别是浙银理财、渤海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

  记者注意到,目前招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已给部分产品贴上“黄金+”的标签,以区别于其他理财产品。

  例如,招银理财从去年开始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提及“黄金+”系列理财产品,通过“不低于80%固收打底+不高于20%黄金等增强”的策略,捕捉黄金机会,实现稳健避险抗通胀。8月14日,该系列有两款在售产品。其一是招银理财发行的“招银理财招睿嘉盈(稳金)一年持有日开1号固收增强理财计划”,投资策略为“85%债券+7.5%黄金+7.5%量化中性”。其二是招银理财发行的“招银理财招睿嘉悦衡金14个月持有期日开1号固收增强理财计划”,底层配置为80%~90%的固收、0~5%的股票和0~15%的黄金。记者获悉,上述两只理财产品底仓中的黄金资产,主要以黄金ETF为主。

  在宁波手机银行App中,“黄金+”产品则归属于“固收+”的子系列,固收部分主要配置境内高评级信用债,增强部分配置黄金类资产或黄金挂钩型策略,择机配置其他低相关策略。“宁银理财沁宁添金固收类日开30天持有理财2号”是“黄金+”系列的代表产品,其以10%为中枢、不超过20%仓位配置黄金相关资产,80%以上仓位配置固收类资产。

  记者发现,银行理财普遍采用“固收+黄金”策略,即在80%以上的债券底仓基础上,搭配5%至10%的黄金资产。部分银行推出挂钩黄金衍生品的结构化产品,例如招银理财 “招睿焦点联动稳进黄金鲨鱼鳍”系列,通过挂钩黄金期权获取增强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保险资管配置黄金的仓位要更高一些。公开数据显示,大部分“黄金+”公募基金的黄金配置中枢约5%,“黄金+”银行理财的黄金配置中枢约10%,而“黄金+”保险资管的黄金配置比例则更高,部分配置中枢达到15%至30%。

  世界黄金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影响资管机构黄金配置比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对宏观环境的理解和判断、机会成本和风险偏好。“保险业长期风险偏好较低,但可在可控范围内接受短期回撤。基于宏观判断,保险资金在长期投资视角下可以配置较高的黄金比例;而公募基金的机会成本或风险偏好与保险资管和银行理财不同,因而配置的黄金比例相对较低。”

  黄金之所以“百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其跟其他资产的关联性较弱,这使之成为对冲其他资产波动的优选方案。

  根据华夏基金的测算,黄金与沪深300、恒生指数、道琼斯指数这些权益市场的代表性指数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7、0.10、0.08,这说明黄金能有效对冲权益市场波动。华夏基金以持有10%的黄金仓位模拟过去5年组合其他资产的效果,表示黄金资产过去5年的极端大牛市行情或难以复现,但在资产组合中,添加黄金这类独立资产,尤其是高波动的创业板指和弱经济周期里的沪深300,以及遭遇估值和业绩双 的港股市场,能带来较好的对冲效果。

  除此之外,尽管黄金本身并不生息,但拉长时间来看,其收益仍然相当可观。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从1971年至2023年,黄金的年化收益率约为8%。

  此外,一些境外机构“黄金+”产品的黄金配置比例超过15%。公开数据显示,日本日兴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一只多资产组合基金的黄金仓位达到了19.8%,成功抵御了股债波动,并贡献了该基金的主要收益;2025年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基金的黄金配置比例达到了28.8%,仅次于固收类资产的占比。此外,美国道富·桥水全天候ETF的黄金配置比例也高达14%。

  之所以这些全球大型资管机构加大“黄金+”的配置力度,在世界黄金协会看来,主要基于三大因素:一是对冲系统性风险对股债的冲击;二是对冲汇率波动风险;三是提供长期稳健回报。

  世界黄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上述三个海外案例中,黄金已被视为战略底层资产。相比而言,目前国内资管机构刚开始推出“黄金+”产品,在观念上更多把黄金当作战术性的投资,因此配置比例相对偏低。

  广发期货贵金属研究员叶倩宁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在美国“对等关税”和美债到期危机等冲击下,相比美元资产疲软甚至出现“股债汇”三 ,黄金则表现出良好的避险属性,在大部分资产中领跑。另外,央行购金的常态化和机构ETF资金的大幅流入为黄金价格带来支撑,而部分海外国家自身抵御金融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货币汇率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因此倾向持有黄金作为“硬通货”来稳定资产组合。

  在叶倩宁看来,与国外相比,国内股债等资产具备成长性和安全性,仍为资产配置的主流,黄金更多作为补充来平抑市场波动。

  她表示,目前美国经济在高赤字压力下持续放缓,美国关税冲击和地缘冲突反复扰动金融市场,去美元化背景下黄金中长期看涨趋势不变,尽管目前金价处于相对的高位但央行和机构等多头在价格相对低位时对黄金的配置需求仍较强,为金价提供支撑,黄金也因此适合作为资管产品的战略底仓,起到稳定收益率曲线的作用。

  而回到普通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如今“+”系列资管组合琳琅满目,比如“红利+”“量化+”“结构+”,那么“黄金+”产品的吸引力又在哪里?王立新表示,首先,从长期来看,“黄金+”可以提供长期稳健的回报。其次,随着固收利率的下降,“黄金+”产品的吸引力会随之提升。“当固收利率逐渐下降,投资者势必寻求新的配置组合;面对整体市场系统性风险,个人投资者适度配置‘黄金+’不失为一种选择。”

  他表示,相较于个人直接购金,“黄金+”产品通过专业机构的管理,更能帮助投资者稳住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个人的投资纪律性较弱。买入黄金后拿不住,时刻关注金价短期变化,价高了想获利了结,价低了想止损。”此外,他也强调,“黄金+”产品与直接购买黄金并不冲突。“黄金+”产品更适合有多元化资产配置意识和需求的投资者。当他们希望通过一款产品,就能省心省力地实现含有黄金的多元资产配置,“黄金+”产品可作为选择。“因为通过专业的资产配置策略,它都帮你选好了。”

  

人民币美元兑换

人民币兑美元

CNY USD
1 USD0.14 CNY
5 USD0.70 CNY
10 USD1.40 CNY
25 USD3.50 CNY
50 USD6.99 CNY
100 USD13.98 CNY
500 USD69.92 CNY
1000 USD139.83 CNY
5000 USD699.15 CNY
10000 USD1398.30 CNY
50000 USD6991.52 CNY

美元兑人民币

美元 人民币
1 CNY7.15 USD
5 CNY35.76 USD
10 CNY71.52 USD
25 CNY178.79 USD
50 CNY357.58 USD
100 CNY715.15 USD
500 CNY3575.76 USD
1000 CNY7151.52 USD
5000 CNY35757.60 USD
10000 CNY71515.19 USD
50000 CNY357575.97 USD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

1 CNY

新加坡元新加坡元1.286 SGD
日元日元147.819 JPY
港币港币7.812 HKD
英镑英镑0.743 GBP
欧元欧元0.860 EUR
人民币人民币7.152 CNY
瑞士法郎瑞士法郎0.806 CHF
加元加元1.385 CAD
澳元澳元1.542 AUD

Copyright © 2024 https://xinhuil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 [email protected]

本站汇率等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或中国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实际交易汇率为准。